中華黃庭禪學會 2010.11.16 電子報
寫在前面的話
 

親愛的讀者同學們:

黃庭禪電子報上週試刊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與支持,在此我們代表中嶺山禪院對各位的認同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後電子報將分享更多來自大家日常生活與修行的文章,以及學習經典後的運用的感觸。因此,如果您是在認真練習中,那麼想必看完會覺得非常的印心。如果您還沒來得及步入每日實修的領域,那麼可以從這一一期期的文章中,汲取到更多的精神力量,支持自己早日行動起來,像這些寫文章的同學們一樣,抓住生活中的每件事,去練習、去修行。相信要不了多久,您的生活,您的身體狀況都會發生很好的轉變。這就是禪院最真誠的心願。

黃庭禪電子報歡迎大家傳播。您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您所在的社會團體中,都不乏在紅塵中煩惱、迷亂而期盼解脫的人,可能他們也正在到處尋找解脫的路呢。您的一個推薦,點擊滑鼠轉發一次的過程,都有可能幫到這些冥冥中的眾生。因此,在收到電子報的同時,請將它轉發出去,請將您對眾生的愛傳播出去吧。

每期電子報看完後,想必也會勾動您內心的對話。因此,禪院邀請您,收到每期的電子報後,第一時間將您的感想寫下來,哪怕只是一句話,幾個詞語,在當下都是最寶貴的思想閃光。一個感悟既能夠利益自己,分享出來更能惠及眾生。如果您願意跟更多人分享,請將您寫下來的這些感悟,發到 idro.joan@gmail.com和1004898501@qq.com郵箱(也為投稿郵箱)。請註明是受哪一篇的引發,而發表的感言。編輯部每週將收集到的感想,整理後摘刊到接下來的電子報中。邀請並期待您的熱情參與,也衷心感謝您充滿愛心的傳播。

黃庭禪電子報編輯部

 
公案導讀
 

本期我們選登了一則禪宗公案,禪宗公案是禪宗的血脈,是記錄中國禪宗的主要文獻,也是禪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公案的內容大都與實際的禪修生活密切相關。禪師在示法時,或用問答,或用動作,或二者兼用,來啟迪眾徒,以使頓悟。這些內容被記錄下來,便是禪宗公案。

本期的這則公案,很有代表性的揭示了內觀的核心。

內觀是所有修行方法的基礎,將注意力從外轉到內,才是修行的開始。而一般人在內觀時,只知道將焦點放在身內,或觀頭、或觀手腳、或觀軀幹、或觀脈輪、或全身一體同觀等。甚至還有用意念導引,觀想光、菩薩等,這些內觀的方法究竟能否照見自我心性的本質?能否找到成道的路呢?

以下這則公案,正是反映出了這個問題,清晰的指明了內觀的方向。望大家仔細閱讀,找到原秒禪師開悟前後的根本不同點,在今後自己的內觀修行中,直接抓住最正確的方向,勤加練習。那麼開悟見性,即是每個人都能經歷到的了。

公案

(原文)

一日欽問日間浩浩時。還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

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

複問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師無語。

(譯文)

有一天,祖欽禪師問弟子原妙說:“白天在眾多事務的紛紛擾擾時,你的本心本性還清明嗎?

原妙回答:“清明。”

祖欽禪師又問:“晚上在睡夢中,本心本性仍然清明嗎?”

原妙回答:“仍然清明。”

欽禪師繼續問:“如果睡深沉了,無夢無想,無見也無聞,渾渾噩噩的時候,你的本心本性在什麼地方呢?”

原妙一時答不上話來……

(點評)

佛家說:明心見性。由此可見得,要見到性,首先要明心,要明心,首先要知道心的位置。以上問答中,最大的疑問就是,原妙禪師所觀照到的“本心本性”究竟存在什麼地方?

而當原妙禪師回答“清明”時,又是認定何處是清明的呢?此刻他所觀察到的那個清明的位置,究竟是否代表心性所在的位置呢?為何欽禪師前兩問原妙禪師能回答出來,而到第三次問到渾渾噩噩的當下時,卻無言以對呢?這是需要考慮的。因為《中庸》中說,本心本性是“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的。

當原妙禪師在睡到“無夢無想,無見也無聞” 渾渾噩噩的狀態中,就不知道本心本性在哪里了,由此可以推斷,原秒禪師未曾見性,未曾真正照見“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的那個本質。

讓我們來看看,之後原妙禪師是否能找到這個關鍵的位置,從而真正見性而得道呢?(感受清靜、渾噩、甚至動盪的地方,原妙還沒有確實的把握。)

(原文)

欽囑曰: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饑來吃飯。困來打眠。纔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畢竟在什麼處安身立命。

師遂奮志入臨安龍須。自誓曰。拌一生做個癡呆漢。決要者(這)一著子明白。

如此參修,經過五年時間,仍未悟。因同宿道友推枕墮地作聲。廓然大徹。

自謂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譯文)

祖欽禪師見他未悟,就囑咐於他:“從今往後,你也不要到處去參學佛法了,也不要窮盡古今的公案去找什麼心性了,你只要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每次睡一覺醒來,就馬上抖擻起精神,去找找看,我剛剛在睡這一覺的時候,我的本心本性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於是原妙禪師在臨安龍須這個地方住下來,自己發誓說:“我要窮盡一生好好參悟,哪怕別人笑我癡呆,我也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參悟個明白。”

如此參悟了五年,依然無法開悟。有一天,同宿舍的道友不小時將枕頭推掉到地上,“咚”的一聲響亮。原妙在沒準備的時候,被嚇了一大跳,這當下他覺察到心中氣機猛然一湧,他突然間大徹大悟。(原來本心本性就隱藏在湧動的那個東西裏面。)

此時原妙自言自語的說道:“曾經不辭勞苦要去見泗州參謁觀音大聖(形容四處奔波往外尋找),現在全然明白,我在外面找了又找的,轉了一大圈再回到故鄉,才發現自我有生以來,本心本性就只是存在自己的身中,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它的面貌與行蹤。

(點評)

這個公案裏面,其關鍵點,就在原妙禪師是在被嚇一跳之後才開悟的!因此我們應當來分析,為什麼嚇一跳的時候能夠照見自已的本來面貌呢?各位想想,在被嚇一跳之後,和嚇一跳之前,身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當然,被驚嚇前全身的氣血是平靜的,而在被驚嚇到的那一剎那,頭腦可以說一遍空白,但胸中氣血卻出現非常激烈的湧動,此時你會看到被嚇到的人,都會用他的手去拍那最令他感到不安的地方…胸口,因為那兒的氣血最為湧動,也最令人不安。全世界的人不論男女老弱,受到驚嚇時都會拍打自己的胸口,這並不是偶然,而是老天造人的機密,老天所造的這個氣場,正是人們感受情緒動盪或安詳的地方,也就是人們內心及情緒的發源地,其位置就在胸口兩乳的正中。黃帝內經叫它膻中穴,佛家叫它心輪,而中國古修行人叫它“黃庭”。

被嚇一跳的原妙禪師所開悟的,正是照見黃庭一竅內的氣機動盪,除此無它。原來這裏才是我的內心,原來所謂內心的動盪,只是黃庭內一股能量、一股氣在動盪所編織出來的呀!

 
義劍斬情魔
 

一場秋雨一層涼,昨夜,又下雨了。這個城市籠罩在秋風颯颯的蕭肅感中,胸膛內就突然間升起一種沉悶而酸楚的感覺,久違了的淒涼感借秋風之勢開始彌漫。隨著這股酸酸的氣血,思緒就跟著紛擾開來。我縱容它們去紛飛、糾結,不想內觀,不想將心頭放鬆,而是任由自己浸淫在這種酸酸緊緊的氣血中,又一次上演糾纏不清的情感故事。是的,我有這個嗜好,上癮般一段時間就會讓痛苦襲滿全身,幷且順著氣血來挑動思緒,去加深身中痛苦的感覺,自己沉浸其中,不能自已,無法自拔(應該說,不想自拔)

畢竟現在跟以前不同了,即使是放縱自己去沉淪,也還是能把這個放縱看得清清楚楚。放鬆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開始了,當胸膛中酸楚的氣血突然失去攀附的力量時,我有些戀戀不捨,但還是回歸到氣自氣,我自我了。內心的一些遊戲,在懂得“觀之以氣”後,可以很快從痛苦感受中分離。重要的是,為什麼我會樂此不疲的抓住氣血的變幻來玩遊戲呢?

懂得觀氣血是一方面,還要懂得觀那執著在氣血上的念頭。當往常的一幕幕像電影重播時,我清晰的看到自己不是不能自拔,是不想自拔。不是被情緒帶著走,是故意挑動情緒,讓自己好有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沉浸其中。歸根起來,就是有一個貪戀在。對一些氣血變化的感覺很貪戀,比如:被人關愛時,內心那份暖暖的感覺;思念一個見不到的人時,一份綿綿的酸楚感覺等。每當這些感覺升起時,會很捨不得把它們只看做氣血變化,而是很想留住它們,在胸膛中多停留一會,多玩一會。

當然知道,這就是所謂的“魔障”,也知道要“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但是當這個魔穿著我喜歡的美麗外衣時,我就會捨不得去斬斷,而情願被它帶著,眼睜睜的走向輪迴不歸路。

佛教有則寓言,說人是從懸崖掉落時,被藤蔓接住了的,剛想喘口氣,卻發現上面有幾隻老鼠在啃這根救命的藤蔓,回頭看看下面,有幾隻饑餓的猛虎正在山下張開大口。真可謂命在旦夕。可是這個時候,突然發現在藤蔓的枝頭有蜂巢中流下的美味蜂蜜,於是為了貪執這蜂蜜的美味,就把前憂後患、身家性命的安危都拋之腦後了。以此寓言來說明輪迴的兇險,解脫的急迫性,也說明了無明的人們,為了貪執一丁點的眼前利益和享受,完全不顧及生死大事。

仿佛看到掛著藤蔓上的就是自己,前憂後患都看到了,可是仍然捨不得眼前的蜂蜜。想得的很多,又什麼都不想捨。以前,我還以為我是能捨的,在一些事情上面也確實可以做到。可是當那個最貪愛的感受上來時,那個最執著的慾望現前時,才看到自己的能“捨”是個假象。

其實這個“捨”並不一定要做什麼具體的事情,我需要的是心頭一個斷然的決定,需要一個正念提起,甘願斷掉那個一直糾纏在心頭,不肯割捨的慾望。可我,猶豫了這麼久,還是不肯下這個決心,難怪修行也是一直沒什麼明顯的進步了。不肯捨慾,身中的氣就總是陰陰沉沉的,無法長養起來。這又讓我覺得很不甘心。這麼殊勝究竟的修行方法都找到了,就為了這點慾望,最終讓自己一事無成嗎?

我問自己,我的目標夠堅定嗎?是在遇到逆境和痛苦時,我就要走修行解脫的路,而在順境溫馨的環境下,在一點點喜歡的感覺中,又覺得享受生活,追求情感、享受也不錯?我究竟該何去何從?在徬徨中,覺得自己挺無力的,想要有人能幫我清晰一下就好。(我不喜歡找人訴說心事,聽身邊的人說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從來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只有找到大師、聖賢來指引,才不會走錯路。還好,我現在有很多的經典,它們陪伴我走過了這次的糾結,完成又一次的成長。)

這次我找出黃庭禪的張慶祥講師在大陸出版的《心即是氣》這本書來看,當中有一段這樣寫著:
「君子有時行“仁”,有時行“義”,當下選擇行寬厚的仁也好,選擇行堅決的義也好,不外都是為了符合大道的節。……為了要符合于天道,當取則取,當捨則捨,有不對的事,不對的心,用果斷的魄力立即斬斷,毫不徇私眷戀,這才有“義”。所以“義”指的是一種公正、魄力、斷然的心境,當這種心境升起時,心頭上也必升起一股浩然正氣。……」

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看完這一段,字字敲進我的心坎裏。我闔書長歎,罷了,罷了,花樣也都玩遍,沒什麼好留戀的了。沒有捨就永遠不會有得。什麼都想要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得不到。既然要取捨,那麼魚與熊掌,我當然捨魚取熊掌啦!

終於,在那一瞬間痛下決心,提起“義氣”,揮劍斬向心中的情執。都捨了吧,捨了。世間情感縱然有美好甜蜜的一面,但那些都只能助長體內的陰私,衰敗我的正氣。只能令到內心越來越狹窄,最後拖著一條陰濁的靈魂,朝六道輪迴的方向去墮落。這是我絕不要的,既然與我的理想、與正道背道而馳,那就堅決斬斷吧。

決心捨掉這紛擾情感的那一刻,胸膛突然間一鬆,就這樣完全敞開來,黃庭中的氣機充沛柔和。好像裏面每個細細麻麻的小能量,都得到滋潤,變得飽滿而生機勃勃。它們歡騰著向四面八方散播。體內有一股剛健的氣升起來,讓我的腰背自動挺直,全身充滿,身體好像被撐起來了一樣,接著熱熱的感覺也在體內升起來。這一刻淚水慢慢浸濕眼簾,胸中同樣是酸酸的氣血,但這次,裏面充滿的寧靜與安祥……

試著回想原來與人爭名奪利時的感覺,挶促感回到心頭,同樣,提起“義氣”,毫不留情的斬斷,不要那些利益又怎樣?吃點虧,讓他三尺又何妨?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這個“義氣”提起的當下,心頭雲開霧散,海闊天寬。如同初夏的暖陽,普照心田。做個堂堂正正的君子,感覺原來是這樣的寬闊美好。

在反覆的練習中,再次聽經典,再次學習什麼是“義”,內心的感受已經截然不同,同樣的文字,卻字字句句印入心底:
又聽到張講師《五常》CD的第二張裏說:「“義”無不可告人之事,“義”是正大光明!還有一種剛毅不屈在裏面,因為有堅強的毅力才有辦法捨己,才甘願為別人去吃苦,去達成目標。“義”是捨己,什麼都可以捨,捨自己的小體去成全一個大體,捨我的力氣,去吃苦、去流汗、去流血,去為大體而打拼。捨我的安樂,捨我的享受,捨我的自由自在,捨我的欲望,我甘願受束縛,去為別人吃苦,出力,去成全大體,這個都是“義”的表現。」

這些話語讓我會心微笑,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捨”,又怎能知道,“捨”字其中的妙?費再多的腦筋沒用,只需要按老師教的去做,按“道”的理來走,任何損傷自己心性的事情,不論那欲望感覺再麼美好,也得要堅決捨去,老老實實的一點點去集心中的“義”,去養身中的氣,總是會朝著解脫之路一點點靠近的。

經典聽了那麼多,不如用過之後感覺深刻。很多人說經典沒有用,那是因為他們光顧著用經典來填補腦袋,而絲毫不肯落實,如今一用之下,才知道聖賢沒騙人,才知道經典所講的內容是用來修善性命的,才切實體會到經典的珍貴。即使不要成佛成聖,只是做個普通人,也要捨去陰私,挺起開闊的胸膛,才能做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

 
最新活動訊息 與 張講師新作
 

初階二日禪:

中嶺山:
                   2010/11/19~21、 2010/12/10~12(已額滿,候補中)
                   2011/01/07~09(接受報名中)

昆明: 2010/12/04~05

進階二日禪:

昆明:2010/12/06~07

張講師YY國學講座:

原則上每週四 晚上8:00~9:00 舉行(若遇講師出國則順延/詳情請參黃庭禪網站

12/1 黃庭禪分享會邀請您

        .    分享會主題:黃庭是什麼? -- 揭開內心神祕的面紗
        .    2010/12/01(週三)晚上7:30~9:00(台北市/詳情請參黃庭禪網站
        .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亞歷山大廳
        .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國立台灣大學第二活動中心內)
        .    交通資訊:捷運公館站二號出口 (步行兩分鐘)
        .    報名專線:02 - 2217-4564
        .    報名信箱:share@htz.org.tw

張講師新作

.「論語CD」已全套出版了(歡迎訂購

.「禪與開悟」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孟子(三)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論語選集(一)已PO網站(歡迎下載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投稿或心得分享 : idro.joan@gmail.com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