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11.01.11 電子報
本期點睛
 

主題文章:《蜜蜂的問候》

留心處處皆學問。練習的機會、養生的機會、見性的機會、活在當下的機會……生活中到處都是這樣的機會,就看我們會不會把握。看,一隻小小的蜜蜂,給作者帶來多麼好的時習機會很精彩的體驗啊。

心得分享:《搖之以氣》

暈車的、暈船的、暈機的人們有福氣啦!趕緊跟著文章一起學習“搖之以氣”,只要學會這唯一的一招,就可以應付生活中的種種狀況了。

誤會集拾遺:《養生》

問題有很多,答題的主軸卻只有一個,就像千經萬典都是一個主軸一樣,張講師歸類經典後,在課程中,在回答所有問題時,都是一個風格,就是在教我們怎樣去化繁為簡,找到主軸。

 
主題文章:《蜜蜂的問候》 待物者(廣州)
 

一天,在公司吃完午飯,坐在電腦桌前,聽聽CD 享受悠閒的午休時間。正舒服著呢,突然,一隻小小的蜜蜂不知從哪鑽進來,飛到了我面前,嗡嗡嗡~~地眼前鼻前的繞。把我嚇了一大跳,急忙雙腳一蹬,椅子飛也似的往後滑去。怎知這小蜜蜂像裝有雷達追踪系統似的,跟著我飛過來,都快貼上我鼻頭了。我忍不住“啊~~”的一聲慘叫,人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還好的是,它並沒攻擊我,只是飛回我桌前繞呀繞。雖然還是很怕,但又心想,我堂堂男子漢,竟被一隻小小蜜蜂嚇成如此?哎,也太沒用了吧……又一轉念:“怕什麼,我不去惹它,看看它會怎麼樣,正好當做黃庭放鬆的練習吧。” 於是,麻起頭皮,再往桌前一站。呵,這蜜蜂還真乖,又往我臉前飛。 “嗯,我忍~~ 不用怕,不用怕,不用…怕…怕…怕……啊~~~” 又是一聲慘叫,受不了了,那股害怕的感受引得黃庭內氣血波動實在是太強烈,我完全只顧的上緊張,而顧不上去放鬆了。實在挺不住了,趕緊往後一跳,讓自己脫離了險境,胸中的氣血這才平復些下來。

雖然內心的激揚平靜了,但非常的不甘心,心想:這可不行,我沒有活在當下,我是被未來心擊敗了。蜜蜂根本沒蟄我,我就開始想像它會蟄我,於是我就怕了。我是自己嚇自己,當下它並沒蟄我啊!我在怕個什麼勁啊?唉,真是的,修行修了老半天都修哪兒去了?不行,我要活在當下,不被那未來心擊倒。好,再來試試。往前一站。嗡~ ~ 蜜蜂在眼前飛過,在耳邊飛過,在頭上盤旋,再回到鼻前、嘴巴邊……心頭跟著它的動作,“咚”的一下,再“咚咚”地兩下,跑出來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它只是飛來飛去而己,不要嚇自己。”雙眼盯著蜜蜂繞啊繞,心頭跟著緊啊緊,突然,“呼”的再次湧上一股熱血,將我擊敗,我立馬又是一陣快動作,跳回了後面。

第三輪敗下陣來後,我先不急著往前衝了,停下來想想哪裡出了問題?一個念頭閃了出來,“解脫就在當下”!想起張講師曾問過我們:“活在當下,是活在什麽當下呢?應該是玩就活在玩的當下,工作就在工作的當下,累就在累的當下,苦就在苦的當下,煩惱就在煩惱的當下。當然愉快也在愉快的當下。不加改造,和實相共處,就是活在當下。”

我現在需要活在蜜蜂就在我眼前,給我製造了這麼激烈的氣血的當下,並且在這樣氣血激昂的當下就能自在,才是真解脫。而不能老是要跳出到安全環境中,我才能平靜啊。想明白了問題,並定下這個方向,這次下定決心,無論氣血如何激烈,我不再忍耐,只是看著它,感受它,只是跟當下所有感受的實相共處。

敞開胸膛,準備好後,再往前站,蜜蜂以為來了美食,又圍上我的臉,胸中一股緊上來。嗯,一股堵堵的感覺壓在胸中,立刻鬆開胸腔,讓那團能量自在,再細細去品味它。嗯,似是暖暖的一漲一縮的感覺,還時不時來個衝撞。咦?還撞的滿溫暖的嘛。眼睛看著蜜蜂,感覺卻往內,看著黃庭,裡面那個熱熱的氣血,隨著蜜蜂的飛舞撞來撞去的,它飛離我就降溫了,靠過來又升了,那個漲縮從沒停止過。只是一直變化著,從沒消失。像潮汐般衝撞著心田,突然間,我體會到了什麼叫“很養生,儘管來”。然後發覺我那個慌不見了,胸膛內氣血仍然在起伏跌宕,很激勵。但腦子開始能夠正常思維了,就這樣靜靜的與當下的感受共處了一會兒。接下來我做了一個選擇,一邊看著黃庭內的波潮,一邊慢慢地從房間退了出來,去漱了個口,洗了把臉,再將垃圾桶清掉。有條不紊的做完這些事情,蜜蜂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消失在我視線之外。我現在又可以回到悠哉地聽CD的感受當下了。我發現,當我放下對未來事件的恐懼,只是單純的感受氣血在當下的自然律動時,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都變得充滿了樂趣。

《論語》中: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原來“克己”不是克制自己。而是超越自己,超越自己不被情緒控制。七情六欲是免不了的,所有的感受都是會發生的,但當它對我沒影響力時,那又何妨?

“復禮”更不是有禮貌這麼表象,而是回復周身氣血運行的自然之次序而己。也就是活在當下的氣血本貌中,無論它們運行是怎樣,只要不加以人為的造作,那麼當下都是自然之序啊!就像引來蜜蜂的是味道,不是我,味道清完了,它就走了。如此自然而已,有什麼需要去緊張,需要去改變的呢?一切都有其自然之次序,不是嗎?

小蜜蜂繼續尋找它的花蜜去,我繼續我悠哉的午休去。各得其所,讓一切生生不息,繼續下去。而這使萬物各自得到生息的機會,在張講師的解釋裡,竟然就是「仁」!呵呵「我欲仁,斯仁至矣!」原來「仁」沒有那麼地複雜,活在當下也沒那麼難,只是如此地平實,如此地自然不造作,如此地生活化而已,原來經典所說的竟然就是如此的平實啊!

本期目錄...

 
心得分享:《搖之以氣》 李玟潔(珠海)
 

昨天早上坐船去香港,一上船就開始打坐,開始船還很平穩,漸漸的船開始搖動,我頭開始發暈,越來越暈,而且心裡越來越難受,想吐,這時我開始觀黃庭,看著黃庭的氣隨著船的晃動而晃動,船向左傾倒我的氣也向左倒,船向右傾倒我的氣也向右倒,並且整個全身放鬆,隨著船的左右搖晃而有節奏的擺動,心和船的擺動就像雙人打太極,你進我退,你退我進,配合黙契,完全沒有暈眩的感覺,而且心裡非常愉悅。晚上回來的時侯,風浪更大,我盤腿坐在椅子上差點都給摔下來了,我的氣跟著船搖啊搖,就像在譜寫優美的旋律,我想起瑞穗姐教過我的讓它在你心中向花一樣的開放,我搖得好開心,“毫不抵抗,儘管來,很養生”,好喜悅,我有一種衝動,很想告訴全船的人,“搖”之以氣你們就不會暈了!

這使我想起了小時候盪鞦韆,盪鞦韆我們不怕暈是因為我們迎著它上的,我們是主動的,那時候我們感到的是開心和愉悅,坐海盜船他們說是最難受的,把你從最低盪到最高又從最高盪到最低,如果會“搖"之以氣我想那就不是難受而是極度愉悅了!實在太好了------黃庭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蹦極我都想玩了,想去感受氣血律動的暢然感受。

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可以用之以氣的:比如"唱"之以氣."跳"之以氣."跑"之以氣."罵"之以氣{最好不用}."哭"之以氣."笑"之以氣........等等,生活中用氣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懂得了它們與氣的關係並加以運用相信你的生活會完全不一樣!

本期目錄...

 
誤會集拾遺:《養生》
 

問:什麼是衡量世間一切是非價值的最終標準呢?什麼是人生努力一輩子的最終目的呢?

答:在這世上,眾生們可能付出一輩子的努力去求學、工作,也有人用一輩子的精力去追求理想,他們到底是在追求什麼呢?說到究竟處,這一切的努力,不外是為了要自己、家人、甚至人類的生命,能夠做出更有價值的貢獻而已。那麼如何才算是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有真正的貢獻呢?最後你將發現,任何人的作為,必需是符合「養生」的目標,才算是對生命做出最有價值的貢獻。而能否符合這個目標,也正是世間衡量是非價值的最後依據。

什麼是「養生」呢?簡單的說,就是能幫助人類的身、心、性、命往更健康的方向前進的事。易經係詞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所以具有偉大的德性,值得人們敬畏,正是因為它能養萬物的生;社會上的善人之所以令人尊敬,也是因為它們的作為足以幫助眾生們養他的身心性命;而歷代的英雄豪傑之所以令人景仰,也是因為他們犧牲了自己而使得他人的生命得以得到存活。因此可以說,世間最好、最美、最偉大的事,莫如「養生」兩個字了。凡是符合養生的事,這世界就說是對的事、有德性的事、有智慧的事;而只要是傷生的事,這世界就說是錯的事、缺德的事、愚蠢的事。因此可以說,世上一切的是非價值,都是以有沒有符合「養生」這兩個字,來做最後評判標準的。

例如一個人負面情緒很多,我們就會說這不好,那是因為它很傷生;而如果一個人常常保持好心情,我們就會說很好,那是因為這樣很養生。因此如果你能幫助人們去除負面情緒,保持正面愉悅的心情,我們便會稱讚它對社會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功德。

以此類推,如果一個人所追求的理想,或所致力的事業,甚至只是提倡一個活動、一件事、一句話,它可以使人們的身心更加健康,那麼人們就會說那是對的、那是一種功德、那是值得提倡的。但若他所追求的,是足以腐蝕人們身心的健康事,那麼我們就會說那是錯的、那是一種罪惡、是一種墮落了。世上一切行為的對錯,莫不以此來做為衡量標準的,知道這個衡量標準,你的行為不僅變得有依據,而且會變得很有彈性的。

好比很多家長都有疑慮,到底應不應該責罵或體罰小孩呢?當然正常情況下要用愛的教育才對的。不斷的指責或體罰,對小孩的身心肯定是不養生的,因此我們說那是不對的。但事情也有很多例外的情況,例如有些小孩不論你如何用愛的教育,依然無法導正小孩的嚴重偏差,反而助長了小孩的有恃無恐為所欲為,最後有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人格時,這時就叫溺愛了。溺愛對小孩及社會未來所造成的傷害,有可能比懲罰時所留下的陰影不養生得多了。因此兩害取其輕的情況下,不得不改用嚴厲指責或懲罰的變通方法,來嚇止孩子的行為繼續偏差,此時這些嚴厲手段,已經減少了損傷,因此依然符合養生的目的。世上事有變有常,但權變的作法也只能偶而為之,等情況稍有改善,當然還得走回關愛的常態教育方式才是符合養生的目的。附帶一提的是,懲罰時要拿捏好分寸,勞苦一下小孩的筋骨是可以的,但若假藉為他好的名義把小孩打得一身傷,不論理由再怎麼好,都叫虐童,都極不養生,因此當然是絕對不可取的。

再例如,有人常說“吃苦是美德”,這在常態內來說是對的,能吃苦的人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也可以服務更多的人,並且也有益自己的健康,因此我們說這是很好的德行。但試問,若是在無特殊需要的情況下,卻自己吃苦到足以傷害身體的地步,還值得稱道嗎?那就不能說是一種美德,而應該說是一種執著了!為什麼呢?因為它違背養生的原則。 當然也有一種特殊情況,例如發生了重大的災故,救難人員為眾生吃盡苦頭,不眠不休的搶救別人的性命,最後把自己累垮了,這看起來對自己不養生,但卻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兩相權衡之後,決定犧牲小我的養生,成全大我的養生,整體來說,傷生的比較少,而養生的比較多,因此我們說這是非常偉大的德行。

依這樣的判斷標準,相信您已經能回答下面的問題了。如果有人問:「節儉到好不好?」你就說:「節儉如果可以更益於自己或眾生的養生,那就是好德行;但如果節儉到違背自己及眾生的養生,那就叫小氣、吝嗇、執著了。」或是有人問你「喝酒到底好不好呢?」你就說「如果你能控制在養生、不紊亂氣血正常運行的範圍內,那就許可;但若喝到傷生還停不了,那就不對了。」(問題是有幾個人有這個自制力呢?就算有這個自制力,所獲得的好處,還不如去適量運動呢!因此聖賢談到酒這個字,大多是勸人戒絕,以免眾生誤入歧途。)

所以,沒有什麼德性一定是好的,也沒有一定是不好的,重點在於那樣做到底對長遠、對大體、對自己來說養不養生,這樣了解了嗎?因此如果有人對你說「古代那些禮教真是束縛人,應該全部都毀棄掉!」他這樣的見解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相信聰明的你現在已經會回答了,你會說:「如果保留對人的禮貌,讓人覺得心情好,自己也覺得很自在,對大家都養生,那麼這是很好的功德,應該要保留;但如果對人有禮貌,會讓人很生氣、很傷生,那麼禮教應該就要去除(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當然有人會問:「我對人有禮貌別人當然覺得很好,但我自己覺得很吃虧、很勉強,一點都不養生!這時到底要不要推行禮教呢?」我想這情況下要改變的是你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責怪禮教的不當了!因此禮教保留好呢?還是廢除好呢?這不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而是養不養生的問題。

接下來我要來說明,不只是普世的是非判斷與「養生」這個主軸有莫大關係,就連各教經典中,有許多令眾生不論怎麼解釋都覺得矛盾、不能用的一些名詞,也都是圍繞在「養生」這個主軸來立論的。 例如佛家的「不分別取捨」,如果解釋成不要分你我還可,但若解釋成“不要分好人壞人、不要分能力高低”,那麼在日常運用上立即要碰到大麻煩的,好比你的小孩上學,你會告訴他“社會上沒有好人壞人、什麼人都應該可以交”這樣的話嗎?或是你為公司舉才,你會說“能力無分高低,什麼人都適合這個位置”這樣的話嗎?事實上你不可能如此的,那麼當你告訴小孩說要和好人在一起,不要和壞人在一起時,你犯了「分別取捨」的過錯了嗎?不是的,經典的「分別取捨」指的是傷生、傷性的那部份而已,至於養生的那部份,都叫「不分別取捨」的。這一線之隔若是分辨不清,那經典讀起來就到處充滿矛盾了!

好比你和另一個人為了爭一點利益而大動干戈,這很不養生,所以佛就勸你不要分別取捨,那怒火自然熄滅了。但若小區裡有個人在賣毒品,非常傷生,此時佛便會叫人把它抓出來,讓他與善良老百姓分開,這樣才是愛民的作法,才是符合養生之道。符合養生的分別,都叫「不分別」,只有違背養生分別才叫「分別」,因為傷生的最大元兇是「好惡分別」的心念,因此提倡不分別取捨,正是為了養生,這樣的解釋才能將佛法與生活聯結的。

再例如「無念」這個詞句,若是你把它解釋成“什麼都不能想”,那試問接下來怎麼面對生活呢?既然不能用在日常生活,那佛經豈不是變成可以解釋但卻不能用的學問了嗎?實際上佛經中的「無念」,指的是違背養生的妄念沒有了,而有助於養我身心性命的念頭都還保留著呢,哪裡是頭腦一個念頭都沒有呢!這樣的解法才不會墮入頑空的陷阱之中。佛經中其若有解釋起來很矛盾的字眼,也都照這個模式去理解,便能觸類旁通;生活中若有不知如何是好的矛盾,也用這個原則去判斷,便能活潑權變了。

例如有人問:「我是個學佛的人,卻常在安寧病房欺騙病人說“不會死”,這算不算妄語啊!」試想,一個小小的謊,能讓臨死的人得到安心,讓他走向更好的道路,絲毫沒有違背養生的原則,這是功德一件,怎會是妄語呢!我舉個例子,好比你看到有個人被追殺,後面拿著刀子的人問你剛剛有沒有看到一個人跑過,你要老實說”有“呢?還是騙他說”沒有“呢?當然要說沒看到啦,這算妄語嗎?當然不是,而且你救了一個人的性命呢!

或是有人問:「能不能殺蟑螂蚊子呢?」我這樣說好了,如果登隔熱流行了,不殺蚊子的話會死很多人,那國家會不會派出衛生單位來殺蚊呢?當然會的,如果殺了一些害蟲能保護更多人,那麼這是功德一件,情有可原的。那麼家裡的蚊子可不可以殺呢?當然若是危害到健康還是要清除的,或是用些驅蚊的東西就可以把蚊子趕出屋外了。

依照這樣的原則,那麼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應不應該殺呢?如果留著他會使更多人的生命受害,殺了這個人等於救了很多人的生命,那麼判這個人死刑非但沒有過錯,而且是功勞一件呢!

因此,不論一般人的生活也好、修行人的修為也好,其行事對不對、應不應該,要如何權變才算合理,都是以符不符合「養生」的原則,作為最終的衡量標準,有了這個認識,世上的事情,就任你活潑運用了,而不至於被死板的原則給捆綁得不知所措了。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初階二日禪:

上海:2011/02/19~20

年假閉關禪:

中嶺山:2011/02/04~06(大年初二、三、四,接受報名中...)

張講師YY國學講座:

原則上每週四晚上8:00~9:00 舉行(若遇講師出差則順延/詳情請參黃庭禪網站

張講師新作

. 「論語CD」已全套出版了(歡迎訂購

. 「張講師YY國學講座系列」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孔子家語(一)~(二)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孟子(四)~(七)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論語選集(一)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春秋」已PO網站(歡迎下載)(歡迎下載

各期電子報下載: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網址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心得分享: idro.joan@gmail.com;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