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11.08. 01電子報
本期摘要
 

一、 主題文章:《滴水藏海,小黃庭裡的大學問》

無論你是曾經上過課程的還是沒上過課程的人,無論是老同學還是新朋友,也無論你只是單純的學員還是已經做過小隊輔……都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印心的之處。有些問題一旦被人領悟並且分享出來,就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共鳴,那將是屬於我們共有的,一種無需用語言表達的喜悅。請細細欣賞~

二、 誤會集拾遺:男女有別

男​​女有別就是主張男女不平等嗎?如果真的事事都要求男女平等,是不是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平等呢?放下偏見,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文字的內涵與豐富,才能明瞭聖賢為後世著書立說時所蘊含的長遠​​深意。

三、 一個不吃肉的小孩的話

一個生下來就不吃肉的小孩,他是天使嗎?他長大了想當律師,他能為地球重新建立眾生平等,不能互相殺戮的新法律嗎?也許這只是孩子心中一個美好的夢,但我們不妨嘗試一下,通過孩子那稚嫩、純淨的眼光,重新看待碗中的食物吧。

 
滴水藏海,小黃庭裡的大學問 作者:蕭秀娟
 

初階禪修:為覓一滴水,初探黃庭禪

去年的這個時候,結識了黃庭禪,並將蘇州初階班當做我的分手禮物。

彼時,剛與男友分手。在一起多年,依然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解決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問題,唯有離開。只是離開了,問題並沒有解決,像初階課上的短片中女主角說的的一樣,腦袋很清楚,但是心裡還是很難過。偏偏媽媽那個時候還在我身邊。為了不讓她擔心,我還得強作歡顏,故作瀟灑。只是夜裡,總是會失眠。想到過去,五味雜陳。心像是被放在油鍋上煎著一樣,還不放油。過往的幸福以及最後的無奈將一顆心煎了反面再煎正面,千瘡百孔,不足為外人道也。

人病的時候總會自己想去找醫生或者找藥物來解脫吧。平時生病了,我喜歡上網搜食療的方法。這次的心病,我想找的是——忘情水。

聽了一些佛樂,心情輕鬆了不少。加之妹妹是皈依弟子,我也開始陸續讀佛經。只是自己太淺陋,完全沒有讀懂經文。也參加一些佛法共修,共修的時候,心情還比較平靜,但是一個人的時候,還是會淹沒在情緒裡。我也有很多邏輯,比如: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現在分手總比離婚好了;前世因今世果,也許我就是上輩子欠他的。不過還是沒有用,心疼的時候依舊不會減輕半分。我甚至有些討厭自己:平時看了那麼多的書,勸失戀的閨蜜的時候理論一套套的,到了自己還是一樣期期艾艾地為情所困,真沒出息!

直到有次在一個餐廳吃飯,在雜誌上看到黃庭禪的介紹,當時就被吸引了:擺脫煩惱的終極妙方。趕緊上網搜索,看到了很多的心得,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的敘說黃庭禪帶給自己的好處。甚至還看到了一個女同學因為黃庭禪而走出失戀的文章。不由得心向而神往之。剛好蘇州馬上就有初階。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也有擔心過沒有用,不過就當是去玩,就當是給自己的分手禮物吧。

就這樣,我來到了山水度假村,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初階禪修。也許是一開始目的性太強,有些急功近利。頭一天的活動,我對於黃庭的位置依舊不清晰,對於如何打開肩膀,敞開胸膛還是不大明白就理。聽到其它的同學津津有味的分享,覺得有些氣餒。直到晚上的歸根曰靜課程,我才豁然開朗。黃庭真的很明顯呢。胸口跳得很急很快,和平時激動生氣的時候一樣,但是感覺完全不同:生氣的時候很緊張憤慨,現在卻是很輕鬆暢快。同樣都是能量,但是因為我加了太多的知見在上面,才給自己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感覺到黃庭之後,接下來的課程簡直是如魚得水。每一個專案都玩得很開心,一次次地印證了任何情緒的當下,只要內觀,讓心中的能量自由,就能馬上得到解脫。

在此之前,我來沒有想過要讓心中的感受自由,每次都想把心中的苦悶踢得遠遠地,結果卻適得其反。想到對自己的壓抑,對自己的苛刻,我忍不住想哭。我一直都在想從外面的人或者書本裡得到理解得到關愛,卻忘了最能給自己力量的就是自己的黃庭。而我卻從來沒有善待它,也沒有善待過自己。要不是參加黃庭禪,我真的不敢想像心性將會扭曲成什麼樣子。

而臨在的晚餐則讓我對於生命歷程有了更多的感悟。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戴上眼罩,另一個人給餵飯。桌子上有那麼多的飯菜,有些是我喜歡吃的,有些是我不喜歡的甚至是厭惡的。可是我卻沒得選。人家餵我什麼,我就只能吃什麼。我喜歡飯前喝湯,可是搭檔卻一開​​始就塞菜,每種菜吃一兩口就換一個口味。中間她還塞了好幾塊糯米做的糕點給我,我撐得半死,卻不能言語,還是只能張著嘴等著她繼續塞。好不容易才吃完了。等到餵她的時候,我就很好心地先餵湯,也每種菜都挑了給她吃,看到我最喜歡的土豆,就多夾了幾塊。那個糯米糕呢,我看她餵了我那麼多塊,以為她喜歡吃,也給了她兩塊。飯後我們交流了看法,原來她擔心我吃不飽,糯米糕扛餓,所以多給了。她不知道我喜歡吃什麼,所以只能每種夾些。聽到這裡,我恍然大悟:不管我自己的感受如何,她一直在用她的方式善待我。而我,也在用我的方式善待她。生命不就是這樣嗎?所有的發生,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上天在用它的方式善待我們,都希望我們能從中汲取力量。就像不管飯菜是否好吃,都能給人以能量。對於所有的過往,除了感恩,實在是沒有別的想法了。 那一刻,我徹底放鬆了。也許對於我和他而言,分手才是最好的結局。過去的真的就讓它過去吧,玫瑰雖然已經枯萎,凋零的花葉卻還可以變成花泥,滋養下一個花季。我感恩在這場感情裡所學到的一切,也感恩因此結緣黃庭禪。

離營前的那一刻,我拉著瑞穗姐的手想說些感謝的話,沒開口卻淚如雨下。而她拍著我的肩說:我都知道,我都知道。一切盡在不言中吧。我帶著黃庭禪和大家的祝福重新上路了。

步入實修:深入經典,智慧如海

黃庭禪的確是我的忘情水了。想到他,不再是百分糾結。以前羞於和別人談論過去的事情,因為可能會涉及到感情的部分,現在卻坦然多了,不再遮遮掩掩的。不僅如此,黃庭禪在工作上也很好用。每次有情緒的時候,立馬會敞開胸膛觀黃庭,一次次地化解了我心中的鬱悶。簡直就是尚方寶劍,不管什麼境遇,只要冷靜兩秒鐘,開始內觀,就情緒就不再那麼激烈了,可以相對冷靜地見招拆招。

正因為好用,我也就沒有繼續深入地系統地研究了。每週打一兩次坐,看看講師的文章就覺得是修行了。但是慢慢地我又感覺回來老路上來了。 每次別人對我有看法,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回擊,而不是內觀。而且一些小事內觀一下就可以平復了,但是有些事情彷彿不能立刻釋懷,要過一兩天才能平復情緒。

還好,週末的時候我經常和上海的幾位同修一起喝茶,分享。通過其他很多同修的交流,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入誤區了。也許剛參加初階的時候,和大家在一起,內觀的能力比較強。但是後來因為沒有實修,我還是偏離了黃庭禪對於心頭氣血不逃避不抗拒不忍耐的宗旨,其實潛意識裡面還是想讓那種不爽的感覺滾蛋。一些小的情緒在內觀覺察到後,立馬可以化為無形。但是碰到大的坎,也就過不了。 更何況,沒有經過切實的練習,沒有在一次次的打坐和站樁中與痛苦真實地照面,真實地去接納,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很好的內觀呢?而且沒有古聖先賢的經典積累,又如何鞏固自己的德行呢?

從這時開始,我就決定係統地聽講師的佛學和國學CD,以及開始每天的實修。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天的早起都是很大的難題。起床後本來想打坐的,但是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藉口,經常聽CD來逃避打坐,就算是打坐,也不超過30分鐘。每次和上海的同修們見面,與他們的精進相比,真的很為自己汗顏。儘管汗顏,平時依然有諸多藉口去逃避和放棄。

很幸運地,我又被拯救了。黃庭禪推出了志工關懷計劃,每周向禪院匯報自己的修行狀況。從這個時候起,我才開始了每天的功課。開始的每個星期,還是有些這樣那樣的原因有一兩天不能打坐,後來就好多了,不管時間長短,基本每天都能堅持。打坐的記錄也慢慢地從30分鐘,到70分鐘,甚至是120分鐘。我自己都想不到居然可以坐那麼久。不過我也有疑惑,經常看到電子報上有人打坐站樁站到身心舒暢,我就疑惑自己怎麼就沒那境界呢?但是群裡的同修都說,不要預設結果,有什麼就觀什麼。所以也就放棄了這個疑問,還是老老實實地該站就站,該坐就坐。也有情緒很激蕩的時候,每每這時,就會內觀,把情緒當成考卷,每次挺夠一次情緒的浪頭,都會有渡過一劫的感覺。我經常用這四句話來勉勵自己:"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在情緒浪頭前,不要隨波逐流,不要有點動盪就起來,要站夠時間才行。

志工表上的經典也開始每天在聽。 第一聽到張講師講解的《忠經》和《論語》,簡直驚詫極了。那些曾經被我認為是迂腐陳舊愚忠的思想,此時鮮活了起來。古人真的很偉大,我們能想到的道德死角,他們早就想到了。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來不是單向地約束臣子,而是雙向的。我們總是崇尚獨立自由,覺得古代的禮義忠孝給了我們太多的束縛,是封建愚昧的。我們曾經誤讀了經典太久了,甚至不屑一讀。我們推崇的是《誰動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亞的一封信》,我們希望從西方那裡學習為人處世以及工作技巧,卻將老祖宗最根本的心性心法丟在故紙堆裡,真是可笑啊。

只是話說回來,就算是我們自己看經典,能從性心命的角度去理解嗎?能將經典解讀得這麼徹底圓滿嗎?真的是個很大的疑問。古代的很多大文學家,不是也曲讀了孔孟嗎?將自己歪解之後的思想,以孔孟之說推廣,一味地媚上欺下,又摧殘了多少人的性心命呢?想到這裡,更覺得能聽到張講師解說的經典是很大的福報了。

除了儒家的經典之外,講師闡釋的《六祖壇經》,《心經》和《金剛經》也讓我讚歎不已。原來很多曾經似懂非懂的"無","空","靜","動"等關鍵詞彙,都一一清晰起來。也由此,那些玄妙的道理,難懂的邏輯,也能理解了。佛法從來不是迷信,只是我們誤讀了佛陀的意思。若能自始至終堅持用"性心命"去解讀經藏,很多妄知妄見會不攻自破。聽了系列佛法經典後,至少糾正了我修行佛法的方向:致力於明心見性而不是人天福報。做慈善修人天福報不是不好,甚至應該說是一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只是如果缺少了"明心見性"的主軸,只是為了慈善而慈善就未免本末倒置了。就算修的人天福報,來世是達官貴人又怎樣呢?屆時會不會好逸惡勞,會不會恃富行凶?如果每天沉溺於享受,還能親近​​佛法嗎?這樣的話,下一世淪為哪一道實在很難說。既然如此,如此追求人天福報又是為哪般呢?因此,現在的我,更願意修得一顆寧靜喜悅的心,任何境遇都能隨遇而安,都能夠坦然面對。也會盡量做一些公益,不過不是為了貪求福德。

就這樣,每天早上在黃庭禪的引導語中開始站樁和打坐,上下班的途中,都會聽講師的經典解說。每天大概有三四個小時,耳邊都是講師的聲音。我不禁感嘆道,講師真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深深感恩講師和瑞穗姐等志工,自從在生活中開始練習後,真的發現黃庭禪浩瀚無邊。最開始我不過是要一滴水而已,但是黃庭禪卻給了我整個大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僅解決了我的感情煩惱,甚至改變了我生活的重心以及未來的方向。

進階禪修:心源性海,黃庭禪為舟

今年得知7月有進階後,我立刻報名了。六一那天,我繳納相關款項,笑言道:這是送給自己的兒童節禮物,希望自己永保一顆赤子之心。在出發的前幾天,被邀請擔任初階的小隊輔。當時心情很忐忑,自己練習才不過短短幾個月而已,哪有資格啊。要是別人問我問題答不上來,糗倒是其次,萬一說錯了以盲引盲就罪過大了。其他志工安慰我不要有包袱,就當是歸零重新學習初階好了。這樣我才敢請夠了假期,出發了。

再次回到山水度假村,百感交集。遙想去年,自己是多麼地苦悶和無助啊,現在卻開朗多了,有些去年的老學員也說我氣色變化很大。雖然如此,出發時所帶的包袱還沒有完全放下。好像瑞穗姐知道我們的心事似的,晚上的聚會上就叫我們不要有壓力。而且小隊輔是不需要負責回答問題的,因為很多問題有待學員在課程中自己發掘答案。真有非回答不可而自己又不清楚,可以舉手請助教幫忙。而小隊輔的主要職責就是組織討論分享以及讓大家將討論方向和焦點放在黃庭的感受而已。聽到這裡,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雖然已是第二次參加初階了,我發現卻和第一次一樣新奇。有太多新的想法和感受。作為一個學員,真的學到了很多。只是作為小隊輔,就有些不到位了。尤其是時間控制問題,有的時候大家分享完了還有些時間,有的時候有的學員佔用了太多的時間,且有些話題明顯偏離主軸,就是不好意思打斷。黃庭好緊哦。助教也發現我的問題了,幾次過來幫我解圍。在每晚的隊輔分享會上,自己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圓滿的回答。

同時,如同瑞穗姐講的一樣,真的可以從隊員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最大的收穫就是,永遠不要否定別人。一個人目前的見識都是生活和學習累積來的,我們沒有走過他的路,不能妄言他的對錯。就算他在某些方面的見解有所偏差,將黃庭禪的正確見解分享給他就好了。他自己會取捨的。一味地灌輸或者強調對錯反而會造成反感。更何況,在一定的時間段,他的見解也許只能到這裡,還沒有到達一個相對透徹和究竟的境界,那麼我們也肯定他目前的見解,期待他會有更多的發現。

重新審視自己曾經走過的路,發現以上那段話真是一個最好的註解。 在沒學黃庭禪之前,走了一些彎路。甚至在學了黃庭禪之後,還是存在很多誤解,但是所有的發生都是合理的,那些彎路更讓我更加明確今後的方向。 也許以後還會行錯踏錯吧,只是相信,多讀經典,見賢思齊,多和同修保持互動,必能撥亂反正。

除了這個收穫外,在進階的站樁和打坐課程​​中我終於體會到真正的禪悅了,那就是如何在極大的痛苦之中,卻能依然擁有寧靜喜悅的心。其實頭兩天的初階打坐中我就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平時能在家至少坐50分鐘,現在30分鐘就疼痛難忍,尤其是胯骨部分,無數次地內觀,告誡自己放鬆都沒有用。也許是整個環境的氣場太強大了,氣機來得太過洶湧。不管怎樣,我都有些怵打坐了。以至於在進階打坐課中,頭30分鐘站樁中,我都很享受,想一直這麼站下去,不要打坐就好了。但是因為不能例外,還是坐下來,在講師的引導語中,一次次的放鬆,一次次地內觀,我驚奇地發現,放鬆了之後還可以更放鬆,還可以更放鬆,膝蓋越來越低,對於腿部的疼痛也一次次地接納和包容,不再有一絲去之而後快的念頭。剎那間,我感覺到黃庭一陣暢然,腿部的疼痛依舊那麼清晰,黃庭的氣機也在奔流不已,但是一切都那麼和諧,心裡滿滿的都是寧靜和喜悅。 原來,過去的幾個月的打坐之中,我還是沒有從心底放鬆,僅僅是為了放鬆而放鬆,是為了少些疼痛而放鬆,在內心並沒有全然接納所有的疼痛和苦楚。所以內心從來沒有體會過真正的禪悅。直到剛剛那一刻才了悟到講師所言不虛,當身的感受歸於身,心的感受歸於心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輕鬆自在。 當聽到引導語裡的那句"何其自性.本來清靜"的時候,我終於喜極而泣。哭的是,原來我還是忍耐了幾個月啊,怎麼不早些上進階呢,可以少吃多少苦啊。笑的是終於體味到禪悅了。就像檸檬不會忘記它的酸一樣,我也不會忘記自己的清淨本性。而且沒有之前的實修,怎麼可能在這一刻有如此的體會呢。彷彿曾經的忍耐只是為了這一刻的清明,而在這一刻,也真正體會了"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黃庭禪之於我,不再是大海,而是引導我們抵達自己心源性海的扁舟。每個人的本性就有無盡的能量和智慧,只是被歪曲被遮掩被覆蓋而已。就像太陽一樣,不管是大雨還是陰天,我們知道太陽就在那裡。它自身的光和熱並沒有因為烏雲而減少半分。而黃庭禪也只是撥開烏雲,讓我們的本性光芒再現。

此時,自己方才體會到黃庭禪的博大精深。以前自己還是把黃庭禪想得太簡單了。黃庭禪是很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用。且其獨特的內觀法門,將"心"物化為黃庭之中的實實在在的"氣",直接可以感受,不再是觀無所觀。任何時候,只要有情緒煩惱,當下內觀,將情緒視為能量,情緒就會一觀矮三分,即可暫時擺脫煩惱。然而,黃庭禪的精髓絕不僅僅如此。如果淺嚐輒止,極有可能走入誤區而不自覺,甚至是以明心見性之名,行"時時勤拂拭"之實。唯有一次次地抽絲剝繭,一次次地撥雲見日,一次次地實證,深入典籍,將聖賢之說為我所用,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德行,得到真正的解脫。

再次感恩講師,瑞穗姐,以及一路陪我走過來的同修們,願在黃庭禪的道路上繼續深入,長養浩然之氣,與諸君一起抵達彼岸。


本期目錄...

 
誤會集拾遺:男女有別
 

問:世上本是男女平等的,為什麼古人都說要男女有別,又為什麼要重男輕女,這不是歧視女性嗎?

張講師答:是啊,男女本來平等,這是大家都認同的,那為什麼古人要說「有別」呢?其實「有別」和「平等」並不衝突。 「有別」是發揮各人所長去分工合作、去互補的意思。以一個公​​司為例吧,每個員工都是平等的,但他們負責的工作卻會因為體能、專長不同,而派給不同的內容,如此大家互相合作,便能達成團體最大的利益。這中間大家一樣平等,沒有貴賤之別,但駝負百斤,蟻負一粒,工作可以不同,這就是「有別」的真意。如果沒有這種「有別」的分工概念,公司裡的每個人都計較著工作內容要和別人完全相同、不論駱駝螞蟻都要背一樣重才叫平等,那麼這種假平等終究要讓這公司關門大吉的,對不對!

如果你可以認同以上這個分工合作的說法是對的,那麼古人在看一個家庭也是一樣,由於男女在天性上及體能上適合的工作不一樣,為了讓家庭更好、更和諧,因此提倡「夫婦有別」四個字。為的是讓不同禀性的夫妻,能毫無計較的發揮自己的所長,挑起適合自己的工作,使家庭更和諧圓滿的意思。

好比家庭要有人去工作賺錢、也要有人煮飯帶小孩及整理家務,而古代的工作都是類似挑夫那種很需要勞力的工作,這是以夫妻分工來說,誰負責勞力的工作好呢?當然是男人適合吃苦的事啦;而誰負責家務事好呢?當然是女人適合做些細微的事啦,如此互相配合,不要斤斤計較,大小事務都能步上軌道,家道自然興隆。反過來說,如果這男人愛跟女人爭計較,說我為什麼要吃比你更多的苦;或這女人愛跟男人爭平等,說為什麼我要給你煮飯洗衣。那好吧,如果把男人女人的工作對換,把他們都放在不適合的位置上,讓那男人拿針線,讓那女人去做流汗的苦力才叫平等,那這家道隨即中落你信不信。

這就是為什麼古人說"要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因,其實就是因體力個性的不同來適當畫分工作給夫妻去互補的意思。古人這種駝負百斤蟻負一粒的說法,也正是保護體弱的女子不必承擔像男人一樣的勞苦之意,沒想到這善意現今已被曲解為歧視女性邪見,古人若有知,肯定也會感到委屈的。

那麼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社會形態和古代大不相同,工作又不一定賣體力,哪裡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內呢?換個角色不行嗎?那當然是可以因時置宜的,好比這個丈夫身體不好,或剛好沒工作,只能在家裡,而這妻子在外面能找到一份適合她的工作,這樣女主外有何不可呢?此時如果這先生在家裡連碗都不洗,妻子上班回來還得忙著煮飯給他吃,那這男人豈不是欺負人了​​嗎?或是妻子說女權要至上,在家要很好命,什麼都不肯做,所有家裡家外的事都得要他的男人做牛做馬一手包盡,這也是欺人太甚。以上兩者都已經完全違背古人所提倡「夫婦有別」的精神了。

夫婦有別的重點,不在誰負責外、誰負責內,而是在於「分工合作」的善意,這是現代男女所要注意的。這幾十年我讀過不少中國老祖宗的聖賢書,實在不曾看到過哪一本聖賢經書上寫著什麼「重男輕女」的句子,我所看到的都是要怎麼愛護女子、怎麼保護女子的句子,至於很多人常舉「女子無才便是德」,或「天下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來證明古人輕視女權,這也是個誤會,其原意我已公佈在書籍及網站上了,請各位參考指正,別再曲解古人的美意了。

本期目錄...

 
一個不吃肉的小孩的話 轉自:中華素食網
 

這是一個現年16歲的男孩與他母親之間的故事。

這個男孩從出生後就開始吃素了。

當男孩5歲時,有一次在超市,母親問他:「你怎麼知道什麼是素食,什麼不是?」

小男孩說:「這要看它們是否有眼睛、鼻子和嘴巴。你看蔬菜有眼睛嗎?」

當男孩10歲時,母親問他:「你為何不能吃活生生動物的肉?」

男​​孩緊緊握住母親的手,天真地問:「媽,你愛我嗎?」

母親回答:「當然愛啊!」

小男孩接著說:「那如果有人要咬我,你會怎麼做?」

母親說:「我絕不會讓他們這麼做。」

後來,母親忍不住又問:「那為什麼你不能吃動物死屍的肉?」

小男孩抬起清秀可愛的臉龐說:「媽,你還愛我嗎?」

母親回答:「當然啊」。 「那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你把我的身體埋葬了,但是卻有人把它挖出來吃,你會怎麼辦?」小男孩問。

「我會跟他們打起來。」母親回答。

如今這個小男孩已經16歲了,長得高大健壯又聰明,而且對茹素的飲食方式依舊奉行不渝。

他將來想當律師。經過多次討論之後,男孩說:「宇宙的法律是:假如有生命,所有的眾生彼此之間,包括動物在內,都適用相同的法律。不過我們人類非常自私,只遵守我們自己的法律,而不尊重宇宙的法律,也就是萬物同一體、和諧共處的法律。」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初階三日禪

北京:2011/08/12~14(12日上午8:00報到,14日下午4:30離營)

中嶺山:2011/08/19~21 (19日早上8:00到21日下午4:30離營)

珠海:2011/08/26~28 (26日上午8:00報到,28日下午4:30離營)

中嶺山:2011/09/10~12 (10日早上8:00到12日下午4:30離營)

進階三日禪:

中嶺山:2011/09/23~25 (23日早上8:00到25日下午4:30離營)

張講師YY國學講座:

原則上每週四晚上8:00~9:00 舉行(若遇講師出差則順延/詳情請參黃庭禪網站

8/17 黃庭禪分享會邀請您 

        隨風而行 -- 解脫自在的這扇門您開對了嗎?

        是時侯了〜讓心飛揚〜
        一扇您不能不開的門
        就讓黃庭禪引領我們開啟心中... ...
        喜,怒,哀,樂大家自在之門

        情緒是一股能量
        失落,哀傷,興奮,感動是一股能量
        化成心中一陣陣的風
        一陣陣冷的風,緊的風,酸的風,熱的風,麻的風,暖暖的風,快速旋轉的風

        情緒的風來了,你是關門抗拒或是自在隨風
        何不敞開胸懷,接受身內大小起伏的風
        很養生,儘管來〜
        讓能量自由的穿透
        敞開心〜御風而行就是現在
        邀請您〜一同來開啟這扇黃庭自在解脫之門

        時間: 2010/8/17 PM 7:30 ~ 9:00

        .     分享會主題:隨風而行(活動詳情)
        .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洛克廳
        .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國立台灣大學第二活動中心內)
        .     交通資訊:捷運公館站二號出口(面向羅斯福路左轉,步行約兩分鐘)
        .     報名專線:02 - 2217-4564
        .     報名信箱:share100 @htz.org.tw

張講師新作

.     張講師新作:「找回失落的自己」 -- 李茲出版歡迎訂購) 

編輯推薦:
曾經試過打坐的人大概都聽過,打坐時腦中不能胡思亂想,不能存在任何思想,但這有可能做得到嗎?這個想法的源頭就是佛家的「無念」一說,無念應該解釋成「不要有念頭」吧?難道不是嗎? 《找回失落的自己》作者張慶祥講師居然說我們這樣理解大有問題,不但想錯、作法錯,而且還錯怪了聖賢高僧。因為我們誤解的名詞還真是不少,讀張講師這本書時可能會一直驚呼連連,但講師另外的一個重要提醒是,當你被嚇到時,去觀察你心輪中的能量變化,這樣你就已經做到「活在當下」了,猜到了嗎?活在當下絕對不是教人,吃飯時專心吃飯,寫報告時專心寫報告……(文/李茲文化總編輯吳玟琪)

. 「論語CD」已全套出版了(歡迎訂購

.     戀戀澎湖彎電台-- 專訪張講師側錄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張講師「靜禪班講師時間」側錄:安心之道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五常(仁義禮智信)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張講師「靜禪班講師時間」側錄:活在當下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張講師YY國學講座系列」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楞嚴經-第九卷(一~二) 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孔子家語(一)~(十四 辯政 上)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孟子(四)~(七)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論語選集(一)已PO網站(歡迎下載

. 「春秋」已PO網站(歡迎下載)(歡迎下載

各期電子報下載: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網址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心得分享: idro.joan@gmail.com;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